如今国内的教育内卷可谓是一年胜比一年,愈演愈烈,几千万的学生每天拼死拼活,就为了高考这最后一战。
2024年全国高考人数1353万,再创历史新高!其中,复读生人数为413万,占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,首创历史新高;本科生预计总招生人数约为450万人。
这将意味着将有一大半人要和复读生竞争,大部分考生只能去读专科院校。2024年高考或将是竞争最为残酷的一届高考。
1977-2024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
卷高考这一条路,不仅孩子累,家长也心累,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源,家长到处费心费力的找名师补习,花重金买学区房,苦口婆心的鸡娃。但现在有些家长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这一点了,不能高考这一条路走死,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应试教育的模式。
大多数家庭都是在担心高考成绩不理想,想看看能不能多条留学这条路走,要不就是直接放弃夏季高考,开始着手准备英国本科的申请。
这些家长普遍都反映孩子学得苦,高考赛道太卷,想找个更轻松的路走。但实际上,并不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才选择留学的。
路径1.拿香港永居,参加华侨生联考
孩子留在内地读小学和初中,等到高中拿到hk永居。接着参加华侨生联考!这个考试只有小一万学生参加,还只考5门,400分就上内地双一流!
路径2.不参加高考,直接去读美国社区大学
首先这个社区大学它是什么学生都招,门槛很低的。高中、中专、技校、职高、高职、大专什么背景都可以。
进去了之后,靠中国孩子这个会学习的基因,好好学一学,妥妥就可以干掉学校大半混日子的本地学生,到时候成绩单漂亮,直接拿学校做跳板去申请上美国那些顶尖大学。
路径3.竞争英国高考,走A-level路径
这条路算是最容易走且复制成功率最高的。现在很多家里底子厚一点的都把孩子先往国内或者英国高中送,然后直接就读A-level,这样孩子从高中一开始思路就是清晰的,学的知识都是为了以后大学铺路的。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曾发布了一份关于英国成年人对中学教育的满意度的调查报告。调查结果显示,超过半数(54%)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中学时期受到了“优秀”(20%)或“良好”(34%)的教育。
英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,这两种学校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:英国公立学校一般只针对本国公民开放,而英国私立学校则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申请。
读英国私立学校,职业发展更易成功
例如,英国的高级法官中有近四分之三(74%)曾经就读过私立学校。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学校类型影响了职业成功。
在英国综合学校毕业的人中,有44%的人认为如果他们上过私立学校,工作前景会更好。
牛剑录取比例高,学术成绩更优秀
英国私立学校的学生在学业上有着显著的优势,2023年的夏季大考,在A-Level考试中,私立学校的学生有47.4%的比例获得了A*-A的最高等级,而文法学校和综合高中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9%和22%。
2023年的新生中,剑桥有28.2%的学生来自私立学校,牛津有31.4%的学生曾经接受过私立教育。相比之下,英国只有7%的人口曾经就读过私立学校。这说明,私立学校的学生在竞争牛剑的录取时有着明显的优势。
知名校友众多,富裕人群专属
英国《名人录》中的传记数据显示了私校教育的持久影响。
从19世纪到20世纪出生的英国名人中,有一半以上曾经就读过私校;从20世纪30到60年代出生的英国名人中,这个比例略有下降,但仍然高达45-50%。而在21世纪初登上《名人录》的英国名人中,私校毕业的比例也稳定在45%左右。
私校的优势在英国政治中尤为明显。2023年11月,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重返政坛,出任外交大臣,这也意味着英国内阁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成员都是私校出身。
超越学术之外,全人教育优势
英国私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,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、有效的沟通者,以及有自信、有谦逊、有表达能力的社会人士,展现出团结、真理和爱的价值观。
英国私校实行小班教学,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,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。课外活动丰富多彩,提高学生的品格,增强学生的自信。私校还投入了更多的师资、学习、学术资源,可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,或者帮助提高有挑战性的考试成绩,或者指导申请顶级大学。私校的资源非常充裕。
据说,英国的私立学校给每个孩子分配的资源是普通公立学校的三倍左右。